植牙成功的標準是什麼?
關於什麼是植牙成功,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分為短期標準與長期標準來回答:
一、植牙成功的短期標準
如何評斷醫師給你的植牙符不符合標準?
1. 可以利用『根尖X光片(periapical X-ray)』來參考
看到裝上假牙後,骨頭是否包覆人工牙根(fixture)。
如下圖二位患者植牙後裝上假牙的X光片,可以看到骨頭有完整包覆植牙的人工牙根。
2. 第二個標準可以利用『斷層掃描』來判斷
以往傳統的牙醫診所並不具備斷層掃描的X光機,因為除了機器設備比較貴以外,傳統牙科對斷層掃描的需求也比較低,但我們診間就有斷層掃描設備,畢竟這台機器除了可以判斷骨頭狀態以外,對於數位微創植牙、導航植牙手術甚至其他進階診斷與治療都非常有幫助。
上圖可以看到人工牙根360度都被骨頭所包覆,而且符合目前大部分研究的標準,厚度至少有1.8mm以上。
至於補骨的過程及補骨粉相關問題,可以參考另一篇「植牙補骨必看QA」。
3. 再來是科學測量『植牙穩定程度ISQ(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)』
什麼是ISQ?簡單來說就是可以透過機器量測植體的穩定程度。
為什麼需要這台機器輔助?因為在研究中我們可以把實驗體做切片分析骨整合的程度,可是在真人身上是不可行的。根據2018年Monje等人的研究(註一)指出,較多的骨頭缺損會導致ISQ的數值下降。這個研究還蠻有意思,因為大部分的研究都在想找出ISQ數值與植牙成功的關係,其實研究上還是無法有明確證據證明ISQ數值跟植牙骨整合(osteointegration)有絕對關係。但是很多研究(註二)也指出它是具有參考價值的。
關於ISQ數值代表的意義與關係可以參考下列圖表,綜合多篇科學研究統計,數值超越70代表高穩定度、60-69為中穩定度、而低於60就是低穩定度。
4. 另一個可以用來確認植牙成功或失敗的就是『口內軟組織狀態』
聽起來有點饒舌,其實就是要看牙肉是不是能保護植體。
那需要哪一種牙肉才能保護植牙?
我們所需要的軟組織稱為角化牙齦或是角化黏膜組織,這層組織是不是必要的存在一直是牙科植體一門具有爭議的科學,是不是有了這層軟組織的保護就一直不會有植體牙周炎,反而言之那是不是沒有就一定有問題?!根據Monje等人比較新的研究(註三)(註四)發現,如果植牙周邊的角化牙齦/黏膜少於2mm的話較容易有植體周圍炎。而植體周圍炎是所有植牙患者的惡夢,嚴重的話可能要拔掉重植。
說了這麼多文謅謅的話,我來講個更淺顯易懂的白話文。我們可以把角化牙齦想成外套的束口,有了這層保護,風就比較不容易灌進去,比較不會著涼。植牙也一樣,如果有了這層保護,細菌比較不容易長驅直入去碰觸到植體。
下面的圖示就是有角化牙齦的植牙成功照片,可以看到角化牙齦完整包覆植體的情況,以及裝假牙前後的牙齦狀況。
這些都是我們用來評估植牙成功的依據,也是我們的SOP,在台中豐原御耀植牙的患者,我們都會確認這些數據沒有問題,這很像我們買東西會確認商品沒有問題,放心地交到您手上一樣。
二、植牙成功的長期標準
再來就是長期的成功,這個部分主要取決於病人的維護,我常常聽到病人問說:“植牙可以用多久?”。
用多久這個定義在很多人身上可能是一輩子,也可能是幾年內,為什麼這麼說?其實植牙是利用骨頭與人工牙根的骨整合(osteointrgration),所以所創造出來的力量超乎我們想像,如果正常使用與維護真的可以用一輩子。但是植牙又很怕細菌的侵擾,所以醫師能做的就是建立缺少的天然防護層,也就是選用比較好的植體設計,再來就是適量的角化牙齦用來防止細菌侵入,降低細菌碰觸到植體的部分。
根據國外科學研究(註五),我們可以把植牙分為成功率以及存活率。
植牙成功率在這篇研究條件是指:
- 在正常功能下沒有痛或是不舒服
- 不會搖晃
- 在X光片下小於2mm的骨頭喪失
- 沒有蓄膿或是牙胞
而植牙存活率則是指沒有下列情況:
- 在咬合下有疼痛
- 在使用下會搖晃
- 在X光片下可見骨頭喪失超過1/2植體長度
- 無法控制的蓄膿(吃藥、治療都沒有效果)
在六年觀察期的植牙存活率是96%,成功率是94.3%,跟大部分研究數據都蠻相同,所以由此可推斷其實植牙成功率還算蠻高的;不過這篇研究也有指出,口腔衛生習慣比較不好的病人,或是沒有規律回診的病患,植體周圍炎(peri-implantitis)的發生率也會比一般人還高出許多,可見清潔與專業定期檢查的重要性。
Complication type current study(%) | International reviews(%) | |
---|---|---|
植體周圍黏膜炎 (Mucositis) | 17.3 | 50 |
植體周圍炎 (Peri-implantitis) | 4 | 12-43 |
如何增加植牙成功率,降低植牙失敗風險
這是一件很抽象的事,因為醫療其實是一門統計學,怎麼做比較容易成功是可以統計出來的,不過也有人不這麼做,那一定會失敗嗎?其實也不一定,但是應該不會有人想拿自己的身體賭一把吧!?
我們可以把增加植牙成功率的因素分成幾個類別:
1. 患者本身
這個部分就是為什麼我術前評估盡量仔細,希望排除危險因子,例如其他篇有提到未良好控制的系統性疾病、術後的維護、能不能容易清潔等等都會關係到植牙周遭會不會發炎。即便剛完成植牙時的數據是成功的,後續長期的維護還是要看患者有沒有做好日常清潔。
2. 植體種植位置
除了上面提到的位置──包含有沒有完整且良好的骨頭、軟組織去保護與支持植牙──還有植體的長寬都可能影響植牙成功率(註六),根據Raikar等人的研究,可以看到植體過粗、過窄甚至太長或太短都會影響到成功率。
3. 手術相關因素
我很在乎無菌觀念是否落實,因為人體是一個很複雜的機器,很多時候身體自己的確會抵抗細菌,可是如果我們可以盡量減少發炎或細菌感染的機會,不是更好嗎?
材料好壞其實對手術影響蠻大,而我習慣用最好的,因為你值得,好的材料也相對有保障,雖然貴一點但品質好很多,我也不喜歡省小錢去犧牲很多品質。
4. 植體設計相關因素
這個部分跟植體品牌有關係,植體設計有沒有問題,可以看植體存活在市場上多久來評估比較,因為不好用或是效果不好,自然會被市場淘汰。表面處理科技及植體上的特殊塗層,這些都會影響到骨整合。
其實最重要的道理就是便宜沒好貨,我想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,在植牙的植體這一塊更是如此,真心建議別貪小便宜。
我們堅持選用士卓曼Straumann這種高品質的瑞士名牌植體,不只因為它是全球最大的牙科植體品牌,重要的是他們在植體設計跟表面處理更有其獨到之處,在專業領域上也是其他植體品牌爭相模仿的對象。
5. 假牙相關因素
假牙材質大致上可以分成全金屬、半陶瓷(PFM)與全瓷冠,我只用全瓷冠,原因是全瓷冠的生物相容性高,人體比較沒有過敏反應,能降低造成牙齦發炎的機會。(您可以參考:「全瓷冠與其他假牙材質的比較」看看不同牙冠材質的特點,就會更了解我們的堅持。)
而受力、咬合設計我也習慣用電腦分析,這樣可以更精準地分析咬力的位置與力度。我們這裡也會在裝上假牙後利用儀器分析咬合壓力,確認假牙沒問題。
植牙成功率高條件多,慎選醫師與團隊才有保障
很多條件都可以影響植牙的成功率,也許你不懂,但是我覺得你應該要在意。如果你今天第一考量是品質+美觀那找我,我覺得我們可以幫助你,我跟團隊會盡最大能力去完成;可是如果你是只想做便宜的,我真的很難做到,因為什麼都用好的成本就是高,但在我們這裡,我相信品質也會相對有保障。
了解更多:御耀美學牙醫診所植牙療程
相關參考文獻
- 註一:Monje A, Insua A, Monje F, et al.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 in monitoring progressive peri-implant bone loss: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dogs. Clin Oral Implants Res. 2018;29(10):1016-1024. doi:10.1111/clr.13368
- 註二:H H, G W, E H.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 (ISQ) measurements: A literature review. J Oral Biol Craniofac Res. 2020;10(4):629-638. doi:10.1016/j.jobcr.2020.07.004
- 註三:Monje A, Blasi G. Significance of keratinized mucosa/gingiva on peri-implant and adjacent periodontal conditions in erratic maintenance compliers. J Periodontol. 2019;90(5):445-453. doi:10.1002/JPER.18-0471
- 註四:Lin GH, Chan HL, Wang HL. The significance of keratinized mucosa on implant health: a systematic review. J Periodontol. 2013;84(12):1755-1767. doi:10.1902/jop.2013.120688
- 註五:Charyeva O, Altynbekov K, Zhartybaev R, Sabdanaliev A. Long-term dental implant success and survival–a clinical study after an observation period up to 6 years. Swed Dent J. 2012;36(1):1-6.
- 註六:Raikar S, Talukdar P, Kumari S, Panda SK, Oommen VM, Prasad A.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Dental Implants: A Retrospective Study. J Int Soc Prev Community Dent. 2017;7(6):351-355. doi:10.4103/jispcd.JISPCD_380_17